Copyright 2017-2024 团结人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2359号
无论怎么看,环县的羊都是越来越多了。
当地牧民靳善良的羊圈里,羊儿的数量在这两年里突破了三位数。从此前应急的“钱袋子”到如今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养羊逐渐成为了老靳的日常生活重心。高铁的发展,电商的接入,彻底改写了这片黄土高原上半耕半牧的生活模式,更多的羊群在远处的山头上绵延繁衍着。
95后返乡大学生王鹏涛培育出的羊也越来越多了。南湖杂交羊、萨湖杂交羊、陶南湖杂交羊……“国际队”“地方队”专家联手年轻一代技术人员,在这一传统养羊大县播撒下了“羊业硅谷”的种子,这些集结着多种优质基因的新羊种也已从实验室走进了当地农户的家中。
刘国宁卖出去的羊也更多了。2016年,刚在拼多多开店时,他店铺里的羊肉都是自家和左邻右舍几家农户养的传统滩羊、湖羊;而现在和他签约的散户已超100家,通过合作社间接签约的农户有4000多户。在他新建的加工工厂里,每天都有冷链货车开出,将新鲜多样的羊肉制品从这个陇东小城运往天南地北的大市场。
从散养羊群到科学的规模化养殖、在优良杂交羊种培育上的攻坚克难,以及新电商拼多多托举下的产业带升级——这三代人见证着曾经缺乏议价能力的“后备羊肉工厂”转型成了全链条发展的“五级车间”,延续百年的牧羊叙事正在祖祖辈辈坚守的土地上续写着崭新传奇。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被誉为中国羊肉养生城。张建 摄
搭上新电商快车,“后备羊肉工厂”升级“五级车间”
环县人都懂羊。这里放牧历史悠久,地势上西北高、东南低,梁峁相间,将大地塑造成层叠的阶梯“牧场”。耐旱的紫花苜蓿、大燕麦、百里香和地椒草蓬勃生长,为羊群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天然粮仓”。
和当地大部分农户一样,靳善良养了一辈子的羊。这几年,家里的羊圈一次次扩容,老靳每天都要兼顾羊群放牧和对新生小羊羔的照料。“以前养多了会愁卖不出去,现在没这个担心。”陇东的四月,草场未绿,靳善良将存储着的玉米秆子成捆喂给羊群。
刘国宁的拼多多店铺,正是老靳养羊的底气所在。为了解决家里羊肉滞销的难题,刘国宁2016年回乡开网店,一年后又创立了“陇上刘叔叔”品牌。搭上了电商这趟快车,父老乡亲们养的羊终于找到了销路。2022年,刘国宁的网店销售额从最初的50万元,增长到了1亿多元。
作为土生土长的环县人,从小帮家里放羊的刘国宁见到过父辈卖羊的难。虽然卖羊比种地赚钱多,但他的父辈们很少有人敢大规模养羊,“小时候家里的羊一般都不会拉出去卖,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有人生病急需要钱的时候,才卖一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