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众汽车 > 京东、百度,为什么同意“贱卖”新潮?

京东、百度,为什么同意“贱卖”新潮?

发布时间:2025-05-19 17:11:36 发布用户: 15210273549

4月9日,分众宣布将以83亿元的估值收购新潮传媒。按照公告,这笔收购中的大头,都是股权支付而非现金。

而且,收购83亿元,相比之前新潮超160亿元的估值,几乎腰斩了。

虽然在商业并购案中,股权支付很常见,但这个年代,外部这么动荡莫测,肯定还是现金为王。那么,为什么新潮的大股东京东、百度等等,它们都同意“贱卖”新潮,还是以这种股权为主的收购方式呢?

1、京东百度的两个考量

先来贴一张新潮的股权结构图。

 

可以看到,京东是新潮目前第一大股东,百度则是仅次于创始人张继学的二大股东。此外还有庞升东(二三四五网络创始人)以及很多投资机构。

如果现金收购,不考虑估值高低,等于那些股东可以直接拿钱走人。这个年代,外部这么动荡莫测,肯定是现金为王。
然而,这些资本老炮、经营老手们没有选择现金,而是选择大部分以股权支付,个人认为起码说明了两点。

其一,它们对于分众的价值高度认可。

分众作为梯媒这一细分赛道的老大,客户提到电梯广告就会想到分众,做到了“品牌即品类”,吃尽了行业红利。当然,分众的霸主地位也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挣来的。

从近两年的经营数据看,2023年,分众实现营收119.04亿,同比增长26.30%,净利润48.27亿,同比增长73.02%;2024年前三季度,分众传媒实现营收92.61亿,同比增长6.76%,净利润39.68亿,同比增长10.16%。


估值方面,截至2025年4月9日,分众的市值为943亿左右,动态市盈率仅18倍,不仅远低于文化传媒行业动辄四五十的估值水平,也远低于兆讯传媒、Lamar Advertising等公司27倍左右的估值水平。这意味着,即便身处"现金为王"的市场环境,分众仍展现出极强的盈利确定性和估值性价比。

同时,虽然有周期性,但是,消费类广告主占比提升在淡化周期性,分众本身依然有着不错的成长性。从外部环境看,宏观经济走得越来越稳了,头部行业投放韧性也很强劲;分众的海外业务想象空间也很大。2017年以来,从最早的韩国开始,公司的境外业务逐渐渗透了中国香港、印尼、新加坡、泰国、马来 西亚、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至于增长的速度和空间的天花板,个人没有能力预测,只能边走边看。但确定的是,分众这种兼具成长性与安全边际的特质,让京东、百度等新潮老股东更愿意"以股换股",押注分众的长期价值。

其二,它们对于梯媒这门生意高度认可。

与线上广告媒体平台通过社交、内容等方式,先积累流量再变现不同,线下广告媒体面对的流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自然流量,与场景相绑定。因此,谁掌握了这些场景,谁就能“躺着”赚钱。这一点从分众的盈利能力也能看出。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4年1-8月中国广告市场同比上涨3.1%,其中电梯广告以两位数增长领跑全行业。这背后是线下流量的不可替代性——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背景下,4亿城市主流人群、7亿社区人群每天必经的电梯场景,已成为品牌营销的"最后堡垒"。个人认为,越是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品牌建设越会成为企业增长长期有效的路径。

分众与新潮的协同效应更让资本心动。分众覆盖300万商务楼宇点位,新潮则深耕74万社区电梯资源,二者合并后将形成"商务+社区"的全场景覆盖。凯度集团CEO王幸提出的"一抖一书一分众"品牌范式,或许可以升级为"一抖一书一梯媒"的立体覆盖。这种战略卡位价值,绝非短期现金可比。
此外,或许还有一个现实考量。2020年京东领投新潮4亿美元投资后,当时给新潮传媒的估值为161.54亿,而此次分众的收购估值仅83亿元。若股东选择现金退出,相当于承认50%的估值缩水,割肉离场。

相比之下,通过股权置换绑定新分众的未来增长,反而可能通过协同效应实现价值修复,甚至博取更高的收益。毕竟,分众与新潮合并后,在梯媒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竞争环境也会大幅改善,进而充分享受的梯媒景气度

Copyright 2017-2024 团结人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2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