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2年底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确立了“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也就是陆地30目标和海洋30目标。根据“昆蒙框架”,海洋保护地(MPA)是实现海洋30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环境部今年初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简称2023版NBSAP),不仅首次提出了到2030年海洋保护的量化目标,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即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提升重要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及其重要栖息地保护水平,以及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管理水平和生态服务质量。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发挥MPA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现生态连通性以及评估保护有效性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案例,为提升我国MPA的保护成效提供参考。
在美国华盛顿州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之间的萨利希海,一头雌性虎鲸跃出水面。@Monika Wieland Shields/Shutterstock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生态系统原真性是指生态系统维持自然状态,没有或者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和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则是指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生态过程完整,生态功能正常发挥。海洋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可以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维持健康繁荣,提供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长久地支持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
·识别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识别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关键措施。优先区域通常包含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对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2024年4月,国际公益组织海洋保护研究所发布的海洋保护图集(MPAtlas)数据显示,MPA仅覆盖了全球8%的海域面积。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实现海洋30目标,确定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魏辅文院士团队分析了来自4,316个物种的80,075条全球海洋动物遗传标记数据,发现全球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印度洋-太平洋中部、中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占全球海洋面积的22%。优先在上述区域建立MPA,可实现95%以上的海洋动物物种、遗传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美国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追踪了海洋掠食动物并分析了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分布。此项研究发现大西洋、印度洋亚南极岛屿周围以及南极大陆架是南半球海洋的生态重要区域。然而,这些区域面临过高的捕捞压力,预计还将承受巨大的气候变化压力。该研究建议,为了缓解南大洋生态系统面临的日益增长的压力,应在这一海域建立MPA网络,纳入重要生态意义区域,并定期调整保护范围。
以上研究为优先区域的识别提供了思路。我们建议在更多海域开展识别保护优先区域工作,同时在实践中充分借鉴研究成果,尽快将这些优先区域保护起来。
·MPA应设定适当的保护级别
MPA包括四种保护级别,即最低限度保护、轻度保护、高度保护和完全保护。完全保护级别的MPA禁止进行任何开发或者破坏性活动。高度保护级别的MPA只允许轻度的开发活动。
高度保护和完全保护级别的MPA比另外两个保护级别的MPA,能够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根据《MPA指南》的定义,受完全及高度保护的MPA不允许进行采掘或破坏性人类活动,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研究发现,在受完全保护的MPA内,平均鱼群生物量比未受保护区域高出近7倍,比受部分保护区域高出三倍以上,表明受完全保护的MPA对于物种保护和恢复的效果更加显著。
美国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PMNM)是美国最大的受完全保护的MPA,包括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偏远小岛。研究人员对该MPA附近地区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了计算,发现离该保护区边界越近,渔获量越高,证实了受完全保护的MPA能创造更高的生态保护效益,并产生溢出效应。
在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的法舰环礁,一群色彩斑斓的鱼在珊瑚礁上游来游去。@Mark Sullivan/NOAA Fisheries Hawaiian Monk Seal Research Program
MPA网络应实现生态连通性
生态连通性通常指的是不同生态系统、种群或栖息地通过基因、生物体(繁殖体、幼体和成体)、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而相互联系的程度。生态连通性确保了海洋生物能够在生命周期中在海域之间迁徙,寻找合适的繁殖和觅食场所,因而对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至关重要。
海洋生物的生命周期通常涉及不同的海洋区域,保持这些区域之间的连通性,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促进基因流动和交换,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压力。例如,海洋鱼虾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往往分布在不同的栖息地,索饵场还可能随季节而迁移。鱼虾在繁衍中充分利用了海洋环流,这也使得栖息地之间有很好的生态连通性。大型海洋哺乳类动物则会因为繁殖觅食等需求进行长途迁徙,往往是在迁徙路径的一端繁殖,在另一端觅食。例如,大多数座头鲸种群都会进行季节性迁徙,冬季在低纬度繁殖地过冬,夏季在高纬度觅食地觅食。
美国加州MPA网络从设计初期就将生态联通性作为需要实现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州MPA网络由124个MPA组成,覆盖了超过16%的州立海域(从海岸线向外3海里的区域),纳入了美国西海岸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也涵盖了鱼和甲壳类生物在不同生命阶段需要的多个栖息地。此外,MPA的间距也考虑到生物幼体在洋流中的扩散距离,以确保生物种群在MPA之间的连通性。研究表明,MPA网络如果包含相似的栖息地和海洋生物群落,且相距在50-100公里以内,可能通过生物幼体扩散连接起来,并有助于补充MPA之间的捕捞目标种群。加州MPA网络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连通性问题,可以保护在不同生命阶段进行迁移的海洋生物,是区域性海洋保护行动的最佳范例之一。
MPA应关注保护有效性评估
保护有效性评估是衡量MPA保护产出、实施适应性管理、改善保护成效的必要程序。MPA保护有效性评估可以反映出MPA保护对象面临的直接威胁、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保护管理计划和目标是否落实并达到预期保护成效。通过MPA的监测数据来评估其保护有效性,可以更好地对MPA进行动态调整和适应性管理,促进MPA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NRDC编写的两份报告介绍了美国加州MPA网络以及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的监测与评估方案,为近岸MPA及大型离岸MPA提供了参考。
《加州海洋保护地网络监测计划概述》总结分享了加州MPA网络监测计划的内容、收集和使用数据的方式、以及经验和改进措施。报告明确了MPA网络监测的重要性,建议以生态和经济两个维度作为监测目标,连续收集数据并提高数据质量。报告提到,跨部门的鼎力合作对于监测计划的执行至关重要,而广泛的资金来源使得监测项目得以持续。报告还介绍了长期监测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用的技术手段。
《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监测计划概述》显示,该保护区的监测计划将气候变化趋势评估与栖息地信息整合在一起,纳入深海珊瑚和珊瑚礁鱼类作为监测指标,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保护区的影响以及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调节能力。报告还分享了该保护区海底生境监测方案采取的分层随机抽样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MPA内的物种分布和丰度变化,提高实时监测变化的能力。
结语
为实现昆蒙框架的海洋保护目标,应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通过科学调研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并逐步将这些区域纳入到海洋保护网络中。建立MPA时,需要针对预期的保护产出设定适当的保护级别。MPA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海洋生物栖息地特征及海洋生物的生存需求,确保栖息地之间有良好的连通性。在MPA建立初期,需要考虑到保护有效性评估实现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方式持续地收集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适应性管理,逐步提升保护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