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消息(记者姜鹏)坚持科教兴企,人才强企,此刻在比亚迪身上有力融合在一起。12月30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举行了30亿教育慈善基金启动仪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来自全国的35所高校代表及28所科技馆、博物馆代表共同启动比亚迪30亿教育慈善基金捐赠。
王传福表示,如果没有科教兴国战略,就不会有比亚迪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今天,比亚迪感恩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感恩各大高校培养卓越人才。
事实上,坚持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突破,是比亚迪一直以来的勇敢与坚持,从2001年着手研究新能源车的路线与技术,到闯入无人之境开启插电混动技术的研发,从2008年搭载了第一代DM技术F3DM在西安下线 ,到2013年第二代DM技术将百公里加速提升到4.9秒;从2021年第四代DM技术横空出世,再到2024带来第五代DM技术,实现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2.9L。
敢为,坚持,创新和突破,以技术立身的比亚迪迅速赢得市场选票,推动插电混动在行业普及,并成为全球规模前十、新能源销量第一的车企。
敢于创新,比亚迪从未止步。2024年12月24日起,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标志着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能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智能化领域,比亚迪开始新的突破。这一系列开创性的技术成果,一方面源于对技术创新的长期坚持与投入,截至2024年3季度,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超1600亿;另一方面得益于在科学领域的深耕与布局。在基础科学领域,早在1997年,比亚迪前瞻性地成立了中央研究部,专注于基础科学研究。
如今,市场总是被比亚迪绽放的光彩和迷人的数字所艳羡,但却忽视了这一路的艰辛,在王传福记忆里,2019年由于外部补贴政策的退坡,遭遇严峻市场冲击,经历至暗时刻,但比亚迪勇敢选择继续技术创新,最终迎来第四代DM爆发。
敢,是比亚迪30年发展总结,而为什么敢?也许除了科教兴企战略的坚定,更是有强大团队背后支持。
要知道,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并不是一朝一夕,要耐得住寂寞,经历时间锤炼,更需要组建团队作战才有可能。
这就是比亚迪发展中另一个坚持,认定人才是第一动力,对于应届生的使用上同样敢为。
比亚迪敢用应届生、重用应届生、培养应届生。从1997年至今,28年以来,比亚迪从未中断应届大学生招聘。近两三年,比亚迪招收应届大学生数量超过5万,今年的硕士博士占比接近70%,研发人才占比接近80%。比亚迪通过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教育接力”,往小了看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往大了考虑则是为国家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贡献了力量。
“针对应届大学生有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王传福透露,首先在从事研发和项目工作上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施展空间,放手做,培养上将理论、案例、实战相结合,给每个应届大学生分配导师,用优秀培养优秀,让成功复制成功,“这套培养体系是从学校到社会的‘教育接力’,让他们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持续成长。”
目前,比亚迪超过一半的高管和技术骨干从应届生培养而来,包括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何志奇、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方程豹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熊甜波、品牌即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等逐渐成长为中流砥柱,并有了一个特别称谓:爱迪生,而目前比亚迪已经拥有数量庞大的近11万工程师,耕耘出一片茂密的人才森林。
这形成比亚迪特有的工程师文化,有了魂。“工程师之魂就是比亚迪之魂。即便我们所有财产,包括厂房、专利、股票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王传福深知,如果没有顶尖人才,技术创新就是无源之水。
为了能够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比亚迪强化人才梯队建设,2017年,比亚迪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启博士后人才培养,将“教育接力”推进新篇章。
近7年内,比亚迪逐步形成了深圳、重庆、西安“三站四基地”的博士后培养格局,联合全国15所一流院校、35个一级学科,邀请包括3名院士、10多名长江学者在内的超1000名一流导师,累计培养了将近1600名博士后。目前比亚迪博士后在站人数近1400人,在站规模全国第一,出站留存率高达100%。
同时,比亚迪也强化外部成品人才招聘,包括廉玉波、艾格等高管先后加入。这为比亚迪攀登新能源技术高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能做到一棒接着一棒干,才让技术创新与突破源源不断增加——每个工作日都能获得19项专利授权。
对待人才方面,比亚迪亦有它的温情,比如为年轻员工提供研发公寓,为结婚成家的员工修建福利小区“亚迪村”,员工只需极低成本价就可购买;在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比亚迪出资建设了一所九年一贯制的“亚迪学校”,委托深圳中学管理,后者是深圳教育质量最好的初中之一,曾经创下5年3状元的奇迹。
可以说,“敢”底气就是技术创新,支撑就是人才,这是比亚迪发展的根,只有根越粗壮,往下扎得越深,树才会越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