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众汽车 > 212的IP红利,到底应该谁来吃

212的IP红利,到底应该谁来吃

发布时间:2024-07-05 15:20:58 发布用户: feihai

    6月6日,当汽车圈的目光几乎都被大佬们“卷与不卷”的争论吸引到重庆的时候,一个被遗漏在历史里的名字高调复活。
    212。
    年轻的总经理陆云然宣布,212以独立品牌的形式回归大众视野,今年上市,并且后续还将推出包括三门版、皮卡及混合动力等系列车型。
    212再次挤上了越野市场的牌桌,坐到了包括BJ所有车型在内的对面。
    这让上市仅半个月,还处于宣传期的BJ30和北汽有些恼火。
    6月7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公司与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无股权、产权关系。
    言辞决绝,颇为冷漠,原文如下——
    近年来,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在其产品、宣传、子公司名称上使用北汽集团的“北京”“北京汽车”“北汽”等商标、字号,多次提到井冈山、212等北京汽车工业历史。北汽集团再次澄清,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基地主要位于山东青岛的民营企业,与北汽集团无股权关系、产权关系。请广大社会公众、媒体朋友和消费者谨慎甄别其产品品质及质量,北汽集团不对相关产品售后及服务承担任何责任。
    在这份声明发布之前,北汽集团前年起诉“北汽制造”商标权权属的侵权案件尚未了结,二者的纠纷由来已久,显然还有些冰山下的故事没有讲完。
    细读声明全文,北汽集团的“澄清”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历史”、“关系”和“责任”。
    当下,212品牌的首款车型只是刚刚亮相,尚未推向市场,其后续的产品品质、质量、售后和服务自然也不能妄下断言,“责任”的包袱言之过早。
    可见“历史”、“关系”才是矛盾的关键。
    01.
    212是谁的IP
    有句网上常用的话,“互联网没有记忆”。
    而在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前,可以说,中国人的越野记忆,属于212。
    上世纪60年代,北京汽车制造厂在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环境十分艰难的环境下,自行研制生产了中国第一代越野车——BJ212。
    1966年10月18日和11月11日,毛泽东主席两次乘坐BJ212越野车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检阅。
    在此之后,212几乎以“思想钢印”的形式嵌入当时国人脑海。
    212的设计“从实战出发、为打仗服务”,准备的说212首先是一款军车,其设计是以适应战场需要为前提的,经过军方长期使用,以及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经历考验,212曾被军方赞誉,收获了“三高”头衔:高通过性、高易用性、高可靠性。
    212不仅是中国越野车的开山之作,更曾深度参与家国建设,伴随国民生活一路走来,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如果要用个年轻点的词来形容曾经的212,就是“大IP”。
    如果没有后续的划归、拆分、收购,那高举212大旗的无疑是北京汽车制造厂,但212就好像它承载过的老兵一般,不死,只是消亡。
    剩下的故事,我们单开一章来说。
    02.
    朱德题字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到底是谁的历史
    与上一章的“情怀”不同,我们先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梳理一下“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历史。
    1958年6月“井冈山”牌小轿车诞生于“北京市第一汽车附件厂”,
    1958年企业正式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时任国家副主席朱德同志视察工作并题写厂名,此后北京汽车制造厂的车辆定名为“北京牌”。
    1965年,BJ212问世并正式列装部队。
    1973年,北京汽车工业公司(后演变为北汽集团)成立,统管北京汽车工业,北汽制造成为北京汽车工业公司的下级单位。
    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部分资产与Jeep品牌母公司合资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1984年,北京市汽车工业总公司党委决定: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合资与非合资部分分为两个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合资部分为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非合资部分仍延用北京汽车制造厂名称。
    1987年,非合资部分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与北京摩托车制造厂合并组建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简称BAM。
    2001年,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与民营企业北京汽车装配厂重组成立“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简称仍为BAM。其中北汽摩持股51%,装配厂持股49%。
    2014年,北京国资委要求北汽集团退出“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
    2015年,北汽集团挂牌转让其持有“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51%股权,作价1.17亿元;
    2016年,北京汽车装配厂收购上述股权,自此“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和北汽集团分道扬镳,成为民营资本100%控股企业。
    2020年5月,山东富路集团通过青岛富路对北京汽车制造厂实现了控股,北京汽车装配厂完全退股,富路集团将北京汽车制造厂的总部从北京搬到了青岛。
    2023年4月,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收购了北京汽车制造厂。
    以上这就是北汽集团6.7声明中“井冈山”、“北京汽车工业”等元素的由来。
    一句话总结:
    先成立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曾经被划归在“北汽集团”旗下,后又拆分出来被民营资本收购再收购。
    有媒体认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按1987年组建成立的北汽摩公司计算),从未生产过BJ212车型。彼时包括BJ212L、BJ212N等车型均为与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而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生产的都是在BJ212底盘基础上开发的衍生车型。
    因此,富路集团收购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在其品牌历史上(1988年至今)不存在生产BJ212一说。所以现在的212品牌不能使用曾经的212车型做宣传。
    持有这一观点人的出发点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挂着212面孔的车型多达上百款,大家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每个厂子都是为国家出力,没必要分的那么清。
    这笔糊涂账导致今天的北汽制造肆无忌惮地借着北汽的品牌历史疯狂刷存在感。
    在智驾网看来,上述说法难免有吹毛求疵之嫌。
    即便是八九十年代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但双方拆分发生在2016年,彼时中国加入WTO已经15年。
    在北京汽车装配厂完成股权收购后,如何界定包括“212”和“北京汽车制造厂”的IP使用权,应该在双方股权购买协议中有所界定。
    目前朱老总“北京汽车制造厂”七个大字的现在仍然端端正正立在人家厂门上,也没见有哪个“二奶奶”带着“白景琦”要去摘匾。
    现在这几个字又挂在了212首款车型的尾标上。‍‍‍‍
    在2022年爆发的双方商标纠纷一事中,北汽集团针对的主要是北京和北京汽车这两个商标,并试图禁止北京汽车制造厂的产品在车头、车尾上标注北京和北京汽车,以及利用这两个商标宣传,而北汽集团也并没有针对212等后续产品提出异议。
    可见当时双方对拆分前共有历史的认定和使用是有一定约定的。
    此外,如果也要说些类似“龟毛”观点,在6月6日的发布会上,新款212所谓的复古传承一直相对“军车212”而言,谁也不能否认1968年驶过天安门广场的212挂的是“北京汽车制造厂”的牌。
    再退一步,话就有点糙了,当初富路集团为啥要购买被国资委要求剥离的资产?魏桥集团为啥又要收购原本制造低速电动车的富路集团?
    不都是为了“北京汽车制造厂”这块红字招牌和背后的整车生产资质吗?
    北汽集团既然把自己的历史挂牌作价,就不能怨人家拿着60年前的大旗作虎皮。
    “早干啥去了”。
    这句话是网友说的。
    03.
    酸葡萄与“厂二代”
    在有关212最近的一众声音中,有两段让我觉得颇为刺耳:
    “它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私营企业,有什么资格复活212!”‍
    “它就是个做低速电动车的,有什么资格复活212!”‍
    这两句话不仅可以分开骂,还能连着听,别有一番风味。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仅一字之差,就能听出一种粉笔划玻璃黑板的刺耳感觉,文字多么有趣。
    这句话充斥着一种自上而下的对“私营企业”的蔑视,潜移默化的把所谓“私营企业”放在了“国有集团”的对立面。
    在汽车行业之中,民营资本是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其中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有两家进入了今年全球汽车销量的前十。
    而已经搅动整个汽车行业蔚小理以及后来的华为和小米,也是民企。
    但很遗憾,当初这几家没看上被剥离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同样遗憾的是,看上它的是陆付军、陆云然父子的富路集团,而富路,原本是做低速电动车起家的。
    这就让某些人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愤怒了,跟那些“就算我娶不上林志玲,她也不能嫁给日本人”的油腻男人一样的酸葡萄心态:
    “它就是个做低速电动车的,有什么资格复活212!“
    callback。
    陆云然不是北京人,是个“铁瓷”都会加错儿话音的“臭外地的”。
    他父亲陆付军,现在是北京汽车制造厂的董事长,魏桥新能源汽车管理总部总裁。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德州富路集团董事长,该公司可年产15万辆三轮棚车、四轮电动车,是国内最大的三轮棚车生产商,同时也是山东最大的老年代步车生产企业之一。
    老年代步车也是目前国内各省市开展专项正式行动的目标。
    依托北京汽车制造厂的乘用车生产资质转型,是低速电动车行业停滞之后,陆氏父子为自己寻找的另一条生路。
    而原本有“世界铝王”之称的魏桥,也看上了这条路。
    2023年,魏桥创业集团正式控股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获得造车资质。
    2023年8月,由北汽制造代工生产的极石01上市,定位大中型SUV,聚焦家庭和户外场景。
    212,是魏桥控股后的第二条产品线,在发布会现场,陆云然表示,后续212也将基于魏桥轻量化技术开发的WB平台,打造新能源车型。
    全新212,可以看做是魏桥创业集团在极石之后的又一尝试。
    魏桥创业董事长张波,即便比陆云然年长近20岁,但二者拥有同样一个身份:
    “厂二代”
    他们的父辈,都拼搏下辉煌的成就,但各自的企业也都在时代和产业政策的波澜中遭遇挫折。
    厂二代们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让家族企业适应时代的发展。
    复兴212和转向新能源产业,是陆云然与张波选定的未来十年。在我看来,这是他们面对各自下行的市场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写在最后:
    说句题外话,IP出售这种事情,在国内汽车行业或许不太常见,但在中外影视圈,实在是看得不能再多了。其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漫威贱卖自家“儿子们”。
    在上世纪90年代,濒临破产的漫威把旗下IP分拆售卖,其中X-man流落二十世纪福克斯。
    但在漫威凭借钢铁侠系列发达后,复联宇宙与变种人宇宙发生交叠,旺达和皮特罗姐弟同时出现在两条故事线。
    经过协商,漫威与福克斯共享绯红女巫和快银版权,但前提是,你不提我亲爹和我变种人身份,我不提你复仇者身份,互不干预。
    于是,在复联评分最高的《美国队长2》中,快银是被终极进化(HighEvolutionary)基因实验产生的基因改造人,并没有什么变种人血脉。
    而在X-man电影《逆转未来》中,快银和万磁王虽为父子,但被版权划分开的血缘也只能化成一句“我妈妈也认识这样一个人,她说你们能控制金属。”
    在西方市场经济的概念中,出卖后的版权,即使是亲父子,都不能叫爹。目前这对父子的结局是,拥有复联版权的漫威被迪士尼收购,福克斯也在2019年三月被迪士尼正式收入囊中。分割三十年的父子终于在《黑凤凰》中相认。
    说回汽车,对于北汽集团和北京汽车制造厂来说,想等到属于他们的迪士尼,可能性不太大。
    二者只能继续挂着矛盾各自生产下去。
    但从情理上看,智驾网认为,212在年轻市场还能不能下金蛋不知道,但把下蛋鸡卖掉的人,确实已经先去了再喝这碗鸡蛋汤的资格。   

Copyright 2017-2024 团结人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2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