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走上“委员通道”接受记者采访。
倪闽景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大科学家?倪闽景谈到,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有的看起来很聪明,有的看起来很笨拙,但他们都有三个共同特质:第一是非常自主,具有行动力。第二,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且专注。形成了超过常人的知识富集和能力特长。第三特别有韧性能坚持。无论考试好坏,都能培养这三个素养。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与力量。
倪闽景介绍,这些年,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近12年,科学素养的比例翻了3倍。全国政协推出了委员科学讲堂,许多院士和知名科学家带头进行科普。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到中小学兼任科技副校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项目化学习爱上了科学。未来人工智能将让每个人有更强大的创造力,让每个行业变得都像科技行业。所以全球的科学教育正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
倪闽景说,创新来自于多样的大脑和行动。打一场篮球,练一次合唱,做一次家务和参加科创比赛都在塑造孩子多样的大脑。增强心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它们都在为塑造创新人才增加可能性。“我想对科学教育的老师讲,不要仅仅做习题,在黑板上讲解习题,实验探究才是科学,动手实验最能塑造科学大脑。”
“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倪闽景说,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万物皆可研究,哪怕是农村地区也充满了科普的资源,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晴朗夜空都是科学探索的好机会。
倪闽景想告诉家长:“孩子小时候不要只背唐诗,女孩也应该阅读科普绘本,倾听科学家的故事。不要只玩洋娃娃。给她一些科学玩具。将来成为居里夫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拆除了家里的家用电器,您需要高兴,因为这种孩子现在非常难得。最好在家制作一个小的科创角,让他尽情拆玩。更希望大家都能来科技馆,科技馆是激发孩子们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金色摇篮。